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稻田郎中”用科技“把脉”黑土地

体育正文 15 0

“稻田郎中”用科技“把脉”黑土地

“稻田郎中”用科技“把脉”黑土地

钱玺勇 魏(wèi)正阳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 文/摄 盛夏的清晨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(yánshòuxiàn)中和镇万亩稻田内,24岁的于洪洋正(zhèng)蹲在田埂上,指尖轻捻(niǎn)稻叶(dàoyè),目光专注。“延军叔,这是典型的缺钾啊!”他清亮的嗓音透着坚定,“1份氯化钾配3份腐熟有机肥混施,养分才均衡。”种植户时延军听后频频点头:“去年没听你的,少收1万多斤稻子。今年,全按(àn)你的‘方子’来!” 从精准(jīngzhǔn)识别病虫害到指导无人机变量施肥,从线上“把脉”到地头“会诊”,“00后”于洪洋(hóngyáng)被乡亲们称为“稻田郎中”。他用(yòng)科技与智慧守护着黑土地,在乡村振兴浪潮中舞动青春。 于洪洋(左)查看(chákàn)稻叶状态。 国企“饭碗”与黑土地的召唤(zhàohuàn) 3年前,于洪洋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。一边是月薪5000元、年终奖超10万元、“五险(wǔxiǎn)一金”的(de)国企“铁饭碗(tiěfànwǎn)”,一边是家乡的召唤。 2021年7月(yuè),从黑龙江农业(nóngyè)工程职业学院植物保护(zhíwùbǎohù)专业毕业的(de)于洪洋,找到了令同龄人艳羡的工作。然而,仅14个月后,他的一纸辞职信震惊了大家。他选择回到家乡延寿县中和镇,开了一家小小的农资店。 “辅导员气得拍桌子,说我‘脑子进水了’。”于洪洋回忆,“父母整宿(zhěngsù)睡不着,念叨‘国企多好,卖农资(nóngzī)能挣几个钱?’”压力(yālì)如山,但他(tā)心中早有答案。他说:“大四实习时,那个刺痛我的场景一直挥之不去。” 于洪洋告诉记者,当时,一位乡亲错把杀虫剂当成了杀菌剂喷洒,枯萎的(de)秧苗与大爷那双布满老茧的手(shǒu)形成了强烈反差(fǎnchà)……“大爷抱头痛哭的场景,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。”那一刻,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。 自从有了大志向,于洪洋便悄悄把(bǎ)自己与家乡“绑定”。为了圆梦,他(tā)连续(liánxù)3年拿到奖学金,所(suǒ)研究的课题被纳入学院教材。指导老师评价他:“能把复杂的农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。”这为他扎根乡土奠定了基础。 “小屁孩(xiǎopìhái)”赢得“老把式”信任 2023年4月,“振洪农资”的招牌在中和镇挂起。开业首月,只卖出300亩(mǔ)地的除草剂。“乡亲们看我像孩子,扭头(niǔtóu)就走。”于(yú)洪洋苦笑着说。 转机发生在当年(dāngnián)5月。中和村种植户林长山家6000盘稻苗突发病害,绝望中,林长山试着拨通了于洪洋的电话(diànhuà)。于洪洋二话没说赶到现场。40℃的大棚里,他(tā)蹲下身仔细诊断,并连夜(liányè)从哈尔滨主城区调来(diàolái)“特效药”,手把手教林长山……几天后,秧苗缓过来了,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,“稻田郎中”的名号从此不胫而走。 自那以后,于洪洋的(de)手机(shǒujī)成了(le)乡亲们的“急诊热线”,不仅中和镇6个行政村的乡亲有事找他,附近庆阳农场和尚志市庆阳镇的种植户也来“问诊”。 “跟着小于3年,节本增效加一起多(duō)赚三四万元!”在庆阳农场第五(dìwǔ)作业区,“老把式”延明给记者(jìzhě)算了一笔账:160亩稻田(dàotián)科学管理,减少了2000元支出,亩增产100多斤,出米率提升了3到5个百分点。 “治疗庄稼病讲究‘望闻问切’,关键得拿捏火候。”于洪洋(hóngyáng)指着绿油油的稻田说,“结合测土配方施肥,正常(zhèngcháng)年景做到稳产增产不难(bùnán)。”他年轻的脸庞上,汗水闪着光。 青苗计划与“雁阵”愿景(yuànjǐng) 夜幕低垂,“振洪农资”的(de)灯牌依然在乡野间亮(jiānliàng)着。电脑前,于洪洋正专注完善着自己的心血之作——已(yǐ)逐渐成形的“标准化稻田管护方案”。 于洪洋告诉记者,他已有清晰的“三年青苗计划”:第一年,上线微信小程序“掌上农技站(nóngjìzhàn)”,提供(tígōng)线上问答、视频指导、远程诊断,让科技(kējì)(kējì)助农覆盖面翻番。小程序目前正进行最后调试,预计惠及周边(zhōubiān)5个乡镇2000多种植户。第二年,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(shìfànhù)。每村建立示范点(shìfàndiǎn),提供免费技术培训与支持,打造“以点带面”的科学种植网络,让示范户成为(chéngwéi)传播现代农业技术的“火种”。第三年,推广无人机精准施药。减少用药量,提升效果,为种植户插上“智慧农业”的翅膀。 更远的图景已在于洪洋心中(xīnzhōng)铺展:创办青年农创客联盟,在镇上建设(jiànshè)返乡(fǎnxiāng)青年创业孵化基地(jīdì)。“乡村振兴不能‘单打独斗’。”他眼中光芒闪动,“要形成‘雁阵效应’,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来、留得下来、干得起来!”
“稻田郎中”用科技“把脉”黑土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